在亚冠联赛小组赛的激烈对决中,CBA冠军浙江广厦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。6月8日,他们在比赛中以67-84不敌蒙古冠军乌兰巴托野马队,这场失利无疑给中国篮球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。
对于这一结果,媒体人付政浩在社交媒体上做出了深入的分析。他指出,不能单纯将责任归咎于CBA历届冠亚军球队对亚冠参赛积极性的不足。篮球亚冠赛事的运营包装能力、整体商业价值、球迷号召力以及媒体关注度等方面的欠缺,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在这场亚冠首战中,广厦男篮的替补阵容加上外援与乌兰巴托野马队交锋。尽管场地试图通过布置来掩盖空旷感,但现场观众依旧稀少,缺乏应有的氛围和亮点。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单场比赛的失利,更是整个篮球亚冠赛事的问题所在。
据消息称,从去年开始篮球亚冠的总奖金池虽然增至400万美元,但分给各支球队的奖金却并不丰厚。本届赛事9支球队分三组对决,冠军奖金仅有50万。若叠加晋级奖和赢球奖,冠军理论上能拿到58万美元。然而对于职业篮球俱乐部而言,参赛需要支付球员薪水、差旅以及食宿等成本,这点奖金确实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。
篮球亚冠的前身篮球亚俱杯自1981年创立以来,就一直饱受争议。中国球队时常选择弃权,而参加亚冠的CBA球队也往往以替补阵容应付了事。这背后既有全运会等赛事的干扰,也有亚冠赛事本身影响力的不足。
FIBA的赛事在改革过程中,往往效仿FIFA的成功经验。但篮球与足球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各国实力均衡度上存在差距。篮球的商业价值、关注度以及高水平选手大多集中在NBA。就连奥运篮球和FIBA世界杯也依赖NBA球星的撑场。
因此,FIBA亚冠要想改变鸡肋属性,需要从多方面入手。一方面可以引入战略合作方来提高奖金额度;另一方面则要打通亚冠的上升渠道,如成立篮球世俱杯,与NBA进行谈判,让各洲俱乐部冠军有机会在世俱杯上挑战NBA球队,从而提升亚冠赛事的吸引力。
从运营推广的角度看,FIBA亚冠也需要一个有噱头、能唤起媒体兴奋点的抓手。然而目前看来,这一赛事在媒体眼中的存在感并不强。这不仅是广厦男篮在单场比赛中的问题,更是整个篮球亚冠赛事需要深思的问题。
回顾过去,每当看到足球媒体同行为中超球队征战亚冠而热血沸腾时,总会想:若是篮球亚冠能有足球亚冠一半的影响力,那将给亚洲各国联赛开辟一个上升渠道和国际展示平台。然而二十年过去,篮球亚冠依旧难以摆脱鸡肋的命运。这一现状让人感到遗憾,也希望未来这项赛事能够真正崛起,为亚洲篮球带来更多的精彩与荣耀。
相关新闻报道中提到:广厦男篮参加亚冠的大名单由助教聂金强带领,巴里-布朗领衔出战,而本土主力球员则全部缺席此次比赛。